
我國屬于世界上地震多發區域,強化地震高發區域抗震安居房建設對保障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抗震安居房建設過程,要對建設區域氣候條件、施工環節、經濟發展水平等要素進行綜合考慮。要對抗震安居房規范化建筑要求進行施工建設,滿足大震不倒、中震不修、小震不壞的原則。對于重點場所,比如學校、醫院等地方要提出更多更高的施工要求,不斷強化房屋抗震性能。在抗震安居房建設過程中,要重點對房屋基本建筑結構進行分析,對提升建筑物整體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促使房屋建筑性能能得到有效保障,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失,要做好隔震以及消能減震措施。建筑機電抗震系統的組成包括立管管束、鋼梁及檁條夾鉗、環狀管吊、防震斜撐系統、防震鋼吊件與支撐等等。隔震技術就是在建筑結構底部以及基礎位置加設橡膠隔震墊等消能裝置,使得基礎位置與建筑上部結構能有效分隔,促使結構動力作用以及動力特性能有效改善,使得建筑物地震反應全面減輕。從實踐活動能證明,隔震技術有效應用會產生較大的垂直承載力以及壓縮剛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初始剛度以及變形剛度,對不同負荷地震進行抵御,應用耐久性較強,使用周期較長,當前能在醫院、學校、科研場地、商場超市等低層和高層建筑中進行應用。

2014年 10月9日《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0981-2014發布,2019年5月1日《建筑機電工程抗震技術規程》DB37/T5132-2019發布實施。據統計地震中有一定比例的損失是由抗震支架安裝不規范造成。建筑機電工程抗震支吊架從設計到施工,哪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抗震支吊架的安裝質量。本論文旨在深化研究設計規范和技術規程,從支架的總體布局、間距計算、荷載驗算、支架安裝、檢查驗收等方面進行闡述,建立完善的在建工程抗震支吊架質量保證體系,為確保機電工程抗震支吊架的規范安裝提供理論依據。

地震的發生規律是不可預測的,當代建筑抗震設防標準是根據對地震發生概率的分析,采用了“大震、中震、小震”三個標準。大震是指大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也叫做罕遇烈度的地震;小震指小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也叫眾值烈度的地震;中震是指等于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也叫基本烈度地震??拐鹪O防是為了盡量減少地震對建筑的破壞和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對于大小不同的地震,要根據建筑的重要性和人口的集中度,給與不同標準的設防,可以概括為“大震不倒塌,中震能修補、小震不損壞”。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面積遼闊的國家,而且各地區的地理條件差別很大,地震給不同地區帶來的危害,差別也很大。在制定建筑抗震設防標準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

在工業管道安裝時, 高溫管道的熱脹冷縮引起的支吊架滑移量,是安裝、維護的重要數據。為抵消熱脹冷縮引起的支架滑移,常要求管道支架在安裝時進行一定量的反向偏裝。偏裝的尺寸由設計院提出,現在安裝人員來實施。由于現有的支吊架產品均不具備精度控制和定位顯示功能,施工人員現場用尺測量安裝,效率較低,且精度無法保證。同時,管道的運維人員在巡檢時,也不易測定支架的實際滑移量,為安全運行埋下隱患。特別是近年,壓力管道事故時有發生,其中,支吊架系統失穩甚*破壞,是導致管道事故的典型和常見原因之*。

自建國以來,中國先后發生了河北邢臺地震、云南大關地震、遼寧海城地震、云南龍陵地震、河北唐山地震、四川松潘-平武地震、尚義地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其中很大比例是由于室內的抗震支吊架設計不合理或安裝不規范造成的二次傷害。回看歷史,地震災害年年發生。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但目前地震仍然不可預知。居安思危,合格有效的機電工程抗震支吊架安裝,是防震減災的必要措施之*。認真研究機電工程抗震支吊架的設計規范和技術規程,讓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規范的要求,才能讓抗震支吊架的安裝得到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