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震支架方案

1.中國對建筑機電抗震支架的強制性規范: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版開始正式將建筑機電設備涵蓋進入抗震設計范疇。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在2001版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具體體現在:
1.0.2條: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3.7.1條:非結構構件,包括建筑非結構構件和建筑附屬機電設備,自身及其與結構主體的連
接,應進行抗震設計。
《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 ,于2014年10月9日發布,于2015.8.1起正
式頒布實施,并做了如下強制規定:
1.0.4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6度以上地區的建筑機電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5.1.4防排煙風道、事故通風風道及相關設備應采用抗震支吊架。
7.4.6設在建筑物屋頂上的共用天線應采取防止因地震導致設備或部件損壞后墜落傷人的安全
防護措施。
《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 ,于2015年3月4日發布,將于
2015.9.1起正式頒布實施,對建筑機電抗震支撐的技術規格要求給予了明確規定。
《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規范》JGJ 339-2015將于2015.10.1起正式頒布實施,規范對建筑機
電設備抗震設計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三十五條規定,“重大建設 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
建設工程,應該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按照經審定的技術安全性評價報
告所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對醫院、學校、大型商場、居民住宅小區等人員
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采取有效
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
2.抗震支架暖通系統介紹
一、方案依據
1、《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3、《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
4、國家、省、市現行的其它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方案范圍
1、防排煙風道、事故通風風道及相關設備。
2、矩形截面面積大于等于0.38平方和圓形直徑大于等于0.70米的風道。
三、方案要求
1、防排煙風道、事故通風風道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9米,縱向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18米;
2、管道兩端設置側向抗震支撐,抗震支撐間距超過*大設計間距時,應在中間增設抗震支撐。
3、水平管線在轉彎處0.6m范圍內須設置側向抗震支撐。
4、門型抗震斜撐必須*少由一個側向支撐或兩個縱向支撐組成。
5、實際間距需經計算進行調整。
6、節點分布需考慮管徑轉變和旁通等因素。
7、荷載及長細比將影響節點分布。
四、抗震解決方案







3.抗震支架給排水系統介紹
一、方案依據
1、《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3、《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
4、國家、省、市現行的其它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方案范圍
1、室內大于或等于DN65給水、排水、消防水。
2、8度、9度地區的高層建筑的給水、排水立管直線長度大于50米,直線長度大于100米管線。
三、方案要求
1、室內大于或等于DN65給水、排水、消防水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12米,縱向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24米;柔性橋架上述參數減半。
2、管道兩端設置側向抗震支撐,抗震支撐間距超過*大設計間距時,應在中間增設抗震支撐。
3、水平管線在轉彎處0.6m范圍內須設置側向抗震支撐。
4、門型抗震斜撐必須*少由一個側向支撐或兩個縱向支撐組成。
5、實際間距需經計算進行調整。
6、節點分布需考慮管徑轉變和旁通等因素。
7、荷載及長細比將影響節點分布。
4.抗震支架電氣系統介紹
一、方案依據
1、《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3、《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
4、國家、省、市現行的其它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方案范圍
1、開關柜、配電及控制柜(屏)直流屏等電氣設備采取防柜(屏)內電氣松動、滑動、傾倒、震脫等抗震措施。
2、柜(屏)間連接的硬母線、接地線等,在通過建筑物防震縫、沉降縫處,加設軟連接。
3、15kg及以上的電纜橋架和多管共橋架系統,內徑大于等于60mm的電氣配管。
三、方案要求
1、剛性電纜橋架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12米,縱向抗震支撐*大設計間距24米;柔性橋架上述參數減半。
2、橋架兩端設置側向抗震支撐,抗震支撐間距超過*大設計間距時,應在中間增設抗震支撐。
3、水平管線在轉彎處0.6m范圍內須設置側向抗震支撐。
4、門型抗震斜撐必須*少由一個側向支撐或兩個縱向支撐組成。
5、實際間距需經計算進行調整。
6、節點分布需考慮管徑轉變和旁通等因素。
7、荷載及長細比將影響節點分布。
四、抗震解決方案


